乡音苑, 一幅中国话全景图

English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柯祎蓝(Kellen Parker) 向《神州万语》(Sinoglot)的朋友们郑重宣布:《乡音苑》测试版正式上线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乡音苑能成为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和娱乐的园地。

乡音苑就是“所有讲中国话的人们用他们的故事绘制的一幅中国话全景图。”讲得直白一点,这个网站就是一个经过多方收集、精心录制整理的,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在内的所有中国话的集合体。

您可以现在就开始:

如果您想先对我们的理念有个大致了解,可以从下图开始。这是目前12段录音的地域分布图。

如图,每个小旗子表示一段录音。小旗子所在的位置是被录音者的家乡 ,也就是他们长大成人的地方。如果被录音者是用他们的家乡话讲述的,小旗子上就标示“土”字;如果是用普通话讲述的,就标示“普”字。

看了以上的介绍,您或许就是明白我们做这个网站的目的:

  1. 进行一次汉语语言的旅行。我的意思是您差不多可以畅游世界上任何使用汉语语族的角落,倾听它们的发音。四川方言跟普通话到底有什么不同?湖南人说起普通话来是什么味道?
  2. 进行语言学分析。许多学者对于汉语各语族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说标准普通话时的差异等等已经作了很多论述。我们希望利用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为之配上生动活泼的实例。湖南人说普通话的时候,经常把/c/发成 /ch/吗?我们将在这里进行分析,并举出实例。
  3. 保存语言。在中国,任何对语言差异有兴趣的人都会发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些弱势语言族群的使用空间被极大地压缩,甚至走向消亡。柯祎蓝已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对吴语,特别是对其中的常州话进行了探讨。关于《北京的声儿》,我也曾指出过,即使在“北京”这个地面儿上,也存在着口音的明显差异。我们力图记录并保留这些鲜活的声音资料。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规定:

  • 录音只限于汉语语族,包括普通话、吴语、粤语、湘语、客家话、闽南语、赣语、闽北语等。
  • 目前语言学分析一般只针对标准普通话
  • 只进行单人录音(当然还有采访者提问的问题),不进行对话和多人录音
  • 只录母语者或近似母语者

为什么乡音苑是可行的?

答案很简单:通过大家的参与。首先来看个经过大家编辑的例子,下面是我们第一个录音的一个片段:

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录音被分成了几秒钟一小段的很多部分,每个小段都包括:

  1. 中文笔录
  2. 注音(比如汉语拼音)
  3. 国际音标
  4. 英文翻译

用户对1-4项中的每一项都能进行在线编辑:登录——点击要编辑的片段——进行编辑——保存。想编辑多少随您意。如果您只想专注其中的一项(比如翻译),或者1-4项都想尝试,都没有问题。

但是合作并不仅限于编辑,录音本身也将通过大家来搜集。我们建立了一个系统和若干标准,最终将有数十人参与高质量录音的收集。特别是我们将接受有共同兴趣的中外朋友在录音设备方面对我们的捐助。我们的做法借鉴了“基础口语文献”的做法,他们跟大学合作,指派学生携带借来的录音设备回到各自的家乡,从而促进了各种地方口音的收集工作。

我们想要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们的宏伟计划,但我们也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完成它,所以我们希望《神州万语》的老朋友们能参与进来。如果您愿意做一些诸如录音、编辑、翻译等基础工作,我们当然欢迎之至;如果您想做更多工作,我们希望在下面几个方面能得到您的帮助:

  • 与中外学术项目取得联系
  • 带头捐献录音设备
  • 普通话母语者帮忙将《乡音苑》网页翻译成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普通话。

这些工作开始后,我们还需要管理和后勤方面的帮助。如果您觉得自己在某方面能帮助我们,请发信息告知我们(“steve” or “kellen” <at> phonemica.net)。感谢您对过去几个月Sinoglot更新缓慢的谅解,我们希望您能时刻关注我们的新工作。

补充问题

  • 我能自由使用乡音苑中的内容吗?可以。我们所有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鼓励大家将它们用于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没有时间去做的地方。因此,我们网站上的所有内容(包括录音、笔录、评论、博客等等)都将对公众开放,具体请参阅Creative Commons copyright license条款。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测试版还有哪些未实现的功能?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中国用户不能使用IE低于9.0的版本,这极大限制了很多中国人的参与,对项目本身也极为不利。另外还缺了很重要的对录音进行语言学分析的工具。柯祎蓝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全部就绪尚需时日。其他还有很多小的地方需要改进。我希望最终能将这些改进公之于众。

One response to “乡音苑, 一幅中国话全景图”

  1. 彭小明 PengXiaoming says:

    我很注意方言问题。1980年代我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写过许多上海话趣谈的文章。现在我居住在德国。正在努力介绍恢复汉字的繁体字(正体字)的工作。我写了一本书《汉字简化得不偿失》在香港出版。上海方言已经濒临覆灭。我们应该努力挽救中国的方言。我去过台湾,台湾的方言保留得比较好。上海人应该急起直追。
    德国 彭小明 2013 7 16

Leave a Reply